2021年6月2日 武漢鑫榮成科技董事長阮光友出席了“保護長江精靈,共繪綠美畫卷”2021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增殖放流活動。
主辦單位:
宜昌市林業和園林局
長江湖北省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放流活動主題:“保護長江精靈,共繪綠美畫卷”2021年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增殖放流活動。

坐標宜昌!755萬尾“魚兒”回家了
2021年6月2日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綜合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在宜昌市楊岔路老汽渡口舉行,共有超過755萬尾珍稀魚類、經濟魚類在長江宜昌段集中放流。

中華鱘是宜昌文化符號也是長江文化符號,保護中華鱘已成為長江生態保護的一張名片。
此次放流選擇1~5齡不同年齡段的中華鱘,有利于提升放流成活率,維持種群優勢,本次增殖放流結束后保護區管理處會持續開展保護區常規生態監測科學評估放流成效,為開展魚類增殖放流提供科學依據,今年下半年中華鱘保護區管理處還將舉行一次大型放流活動。
當天向長江投放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長江鱘430尾、胭脂魚5.6萬尾,經濟魚類750萬尾,可有效補充長江干流的中華鱘等珍稀魚類的野外種群數量,并補充經濟魚類漁業資源,對改善和優化長江水域的水生生物群落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鱘起源于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因過度捕撈,環境惡化等原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甚至瀕臨滅絕。
放流現場
中華鱘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中華鱘起源于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因過度捕撈,環境惡化等原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減少,甚至瀕臨滅絕。為了保護好中華鱘這一國寶,1996年4月湖北省政府批準建立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2020年,該保護區共舉辦2次大型放流活動。